分类目录归档:Art

Cyanotype 抑鬱藍印

Beach-Debris
Cyanotype藍印是在攝影的印刷過程中,印出一個Cyan-blue青色的打印。進入20世紀,這個印刷方法是十分流行於工程界。因為這個方法既簡單又低成本,使他們能夠生產大型的副本,簡稱為blueprint藍圖。一般來說,所用的兩種化學物質包括:
Ammonium iron(III) citrate
Potassium ferricyanide

1842年,英國科學家及天文學家Sir John Herschel發現了這個方法,他主要將這個方法應用於重印筆記及圖表,如藍圖。直到後來,Anna Atkins將這種技術帶到攝影上,她被視為第一位女攝影師。她創建了一個限量系列的cyanotype書籍,用以記錄蕨類植物和其他植物,例如她豐富的海藻收藏。Anna Atkins把試樣直接放在特製的紙,使光的作用,以創建輪廓的效果。

Anna Atkins 過後,不少人使用cyanotypes進行藝術創作,Elin O’Hara Slavick就是其中一位,作品包括Bomb After Bomb: A Violent Cartography (2007)。他將深藍色的紙張、幽靈般的幻影、歷史悠久的技術,鋪設到氰化物鹽cyanide salts浸漬紙,使他們在陽光下曝曬,令物體以自然的形式顯現。這個過程叫曝光,也揭示了一個暴力恐怖。Elin O’Hara Slavick 的作品”specimens”是向廣島和平紀念館借來了歷史,包括碎片和殘存的生命。1945年,由美國投下的原子彈,對日本帶來災難性的影響。”specimens”就是呈現白色剪影,暗示炸彈和焚燒受害者留下的問題,藝術家稱之為“negative shadows, erased things, imaged absences, atomic ghosts.”
Elin O

Elin O2

Elin O3

送上一段製作Cyanotype的網上教學:

屬於所有人的普普藝術pop art

pop-art1

普普藝術Pop Art這個術語最早在1950年代中期的英國出現,來自流行藝術popular art這個來源,由藝術評論家Lawrence Alloway看到那些平庸無奇的商業主題繪畫和雕塑、裝置時,就流行藝術的這個詞而給予命名的。最初在一班知識分子與藝術家之間的談話中使用,他們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聚會,希望挑戰當時流行的現代藝術概念。由於戰後世代的政治情勢日趨穩定,使得人們重新回頭鑑賞一般所謂的「群眾」或「流行」到底是什麼。

當期的低俗藝品、傳媒的影像、消費商品和禮品的包裝業,不僅成為藝術和研究,也有經由博物館收藏。藝術家對平凡事物所顯現出的強烈感,令更多人想要親自動手創作藝術品;「藝術就是生活」、「每個人都是藝術家」等出自普普藝術家口中,成為大趨勢。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、商品招貼、電影廣告、各種報刊圖片、漫畫做拼貼的組合。
Yayoi Kusama retrospective at Tate Modern

其中一個廣用的Pop Art主題就是國旗。國旗在美國的裝飾品或娛樂業中具有龐大的流通性,任何場合也可以用國旗作為背景。國旗是美國的封印,也是繁榮景況的象徵。Jasper Johns在1954至1955年間開始創作國旗畫作。
他曾發表如下的問題:這是一面國旗,還是一幅畫?
jasper johns

幾何藝術Geometric art

10311841-seamless-of-islamic-geometric-pattern
有到過清真寺的朋友,一定會留意到牆壁或地毯上的圖案。由於伊斯蘭教不允許供奉雕像或畫像,所清真寺內只能以幾何圖案裝飾,例如星形、多邊形。但要說到幾何藝術的發展,也要回到希臘。

幾何藝術是希臘藝術的其中一個階段,主要是畫在花瓶上的。大約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700年,是興旺幾何藝術的時候,與希臘黑暗時代同時結束。在這段時期,它先在雅典起源,再擴散到不同的貿易城市。

公元前760-700年,是幾何藝術的晚期,圖案的主題主要是身體的平躺狀態和死忘的哀號,荷馬史詩中有作描述。例如:人與動物在黑暗中的顏色,而其餘的部分則由曲線、圓形、十字記號等相同的重覆圖形所覆蓋。後來,悲劇性的主題開始減少,組合的圖形都變得更加自由,可以有不同的動物、鳥類、沉船的場面、狩獵場景、神話或荷馬史詩中所帶來的自然幾何印紋表達式。
荷馬史詩

於公元前7世紀的簽署工作Aristonothos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陶工,也是晚幾何風格的經典例子之一。花瓶在意大利Cerveteri被發現,由Odysseus及其公司進行分析工作。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開始,希臘和東方的接觸就豐富了陶瓷藝術,如獅子、豹、假人、花環、荷花等。這種改變引起了東方化風格,把Corinth的陶器風格區別開來。
Aristonothos

欺騙眼睛3D繪畫

times-square_3D

church_3D

所謂3D街頭繪畫,是傳統街頭繪畫與經典立體造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。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, 16世紀的義大利,街頭繪畫的作者大多為浪蕩者,並以繪畫賣藝為生。早期街頭繪畫的主題主要取材於宗教題材,而街頭繪畫者繪製這些圖畫的目的,則主要是以此賺取基本的生活資金。

3D街頭繪畫是街頭繪畫中一個新型的藝術流派,其首創者是美國人Kurt Wenner,在20世紀80年代,他創作出了第一幅街頭3D繪畫。3D街頭繪畫之所以受到眾多藝術家認可與關注,是因為它解決了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存在的人類視覺藝術焦點問題-在2D平面上模擬3D空間效果。在文藝復興及之後的教堂壁畫、天頂畫、市政大廳、貴族寓所和別墅壁畫中,當時藝術家都為試圖解決上述問題付出不少努力。3D街頭繪畫,將“藝術效果特殊化”的理念進一步發揚光大,它以室外地面為媒介,利用平面透視的原理,製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,令參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。這種繪畫藝術所創造出的作品景物立體、細膩、逼真,往往能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。
kurt_waterloo_13

送上段簡易的3D繪畫教學,一起欺騙雙眼:

塗鴉柏林Berlin

v2k-4-1257176500855-mid

1961年8月31日晚上,數千名東德士兵把柏林的西方佔領區圍起來,一夜之間架起鐵絲網,將柏林一分為二。1965年,由於太多人跳過鐵絲網逃亡,當局決定建一幅混凝土牆。柏林圍牆就這樣建起來,東德政府稱它為「反法西斯防衛牆」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「強化邊境」Befestigte Staatsgrenze。

對於東德,這是阻止人民逃往西德的措施。但對於西柏林的人民,這又變成藝術家宣洩感受的場地,尤其是對政府問題的反思。西柏林圍牆上的豐富塗鴉藝術,與東邊圍牆的空白一片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
28年後,1989年,柏林圍牆終於倒下。可是,德國人卻用「非常德國風格」的方式拆除柏林圍牆,幾乎全部拆光。1990年曾帶頭示威要求停止拆除的牧師費雪說:「人們需要一些真實可碰觸的東西才能完全理解。」現在,我們只可以憑著餘下的圍牆以及相片來了解這段歷史,欣賞這些藝術。

以下是部分圍牆上的塗鴉,如果想欣賞更多,可以到以下網頁:
http://www.berlinermaueronline.de/berlin-fotos/east-side-gallery.htm

jecuO_cuHMKzf_sFWHgNlA
< Mein Gott, hilf mir,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 >Mai 1997
von Dmitrij Vrubel an der 1,3 km langen East Side Gallery in Berlin-Friedrichshain

e.Wh.B1hjSgHEFvZ.D9jKw
Birgit Kinder, DDR September 1998

Mariannen Platz; Bethaniendamm, Adalbertstr
http://berlinwallart.com/pages/us/index.html

SUN HEAD DESIGNS
SUN HEAD DESIGNS

HEROIN OUT
HEROIN OUT

WORK
WORK

FEMALE SPACE PHOTOGRAPHER
FEMALE SPACE PHOTOGRAPHER

代表自由的大衛

607290201321454

聖經故事中,有一件少年英雄,他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,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。後人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表現他的英勇,一般人會選擇表現他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,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就選擇了他迎戰前的氣勢。他是大衛。

1464年開始,雕刻大衛像的計劃已經開始,但雕刻家並不是我們熟悉的Michelangelo,而是多那太羅Donatello。他在阿爾卑斯山採了4塊巨大的大理石,準備分別雕刻頭、雙手、及軀幹。但後來其中3塊大石不知所蹤,只餘了1塊,一塊廢棄的石頭。1466年,Donatello去世,留下了一塊未完成的雕像。當時的意大利首長曾想把它送給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,後來又想交給安德列亞.康杜西。Michelangelo知道後,他想完成這件不可能的任務,經過周詳的準備後,他成功爭取到這塊石頭,也完成了這件舉世矚目的雕塑。他令這塊棄石復活過來,當時的他只有26歲。
??????????

正如Michelangelo所言,他的雕刻就是「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」。他也藉著大衛像,暗示佛羅倫斯的統治者應像大衛一樣勇敢的保護人民、公正的治理人民。目前全世界僅存三具翻製模具,一具在東京,兩具在義大利,受到義大利政府保管限制。

送上一套詳細講述大衛像的紀錄片:

他不姓黑不怕黑選了光叫最暗黑的戲院發出光Akira Kurosawas

黑澤明

「他不姓黑 不怕黑 選了光 叫最暗黑的戲院 發出光 臨行仍不肯撒手拍出一片彩色 給仰望」。陳奕迅唱出的、林夕筆下的黑澤明,不知道與真正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是否有關係。

黑澤明Akira Kurosawas(1910-1998),出身於東京,原本主修藝術及繪畫系,後來於1936年加入電影圈做助導,其後正式執導電影,第一部作品為<<姿三四郎>>(1943)。黑澤明著名的原因除了是導技出色外,還有他全能的表現。他除了可以擔任導演外,他還會兼任故事編輯、監制、剪接等工作,堪稱全能電影制作人。亦因此,他能全權控制自己的電影作品,保留個人風格。在拍攝技巧方面,他是充滿創意的,例如在<<七俠四義>>中,他使用一系列的快鏡剪接和攝影變速來表達武士的戰鬥。黑澤明曾說,他處理電影的手法深受美國電影大師John Ford的影響,在敘事方式上,擅用荷里活的Classic Narrative。所謂Classic Narrative,是由明顯的故事開首、中段、及結尾所組成,而且一般結尾是明顯的結束。整個故事利用角色、事件、普通的特效等原素,表達出來,所有目的都是清晰的。
黑澤明7

最後,送上一段<<七俠四義>>的片段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Zl2M8BLERs&list=PL18163DD14D33FA22

歌舞西班牙Flamenco

Flamenco-flamenco-29464383-1024-768

西班牙,會令人想起鬥牛勇士,還有一個足球帝國。如果說歌舞,非佛朗明哥Flamenco莫屬。有趣的是,Flamenco並不是由西班牙人創造,而是吉普賽人。

Blas Infante於其著作Orígenes de los Flamencos y Secreto del Cante Jondo中寫道,Flamenco一詞是源於西班牙阿拉伯語fellah mengu,意思是逃亡的農民。1492年,卡斯蒂利亞女王Isabel I la Católica和阿拉貢的Fernando II el Católico軍隊征服了吉普賽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堡壘格拉納達,之後他們採取宗教寬容政策,使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地歸順。可是,Isabel I la Católica和Fernando II el Católico後來又聽信了異端裁判所,強迫歸順的人要相信基督教,否則就要遷往非洲。這個決定,使大量摩爾人、猶太人、吉普賽人逃往鄉下和山中,這就促成了Flamenco的產生。所以,Flamenco充滿了悲慟、抗爭、希望和自豪的情緒。
01200000308737119128920191833

原本的Flamenco只有清唱,後來才加上了樂器和舞蹈。樂器方面,例如Canjon木箱鼓,近來這種樂器也流行於香港的音樂表演。Flamenco的另一個特點是拍子。一般音樂的拍子是三拍、四拍、六拍、八拍為一小節,而Flamenco的拍子是十二拍。舉一個例子,一般音樂是「1~234,2~234,3~234…」,Flamenco是「123~,456~,78~,910~,11 12~」,所以重音是在不同地方。還有,Flamenco有一種特別踩腳技巧Escobilla,要做到音色紮實清脆為佳。

用文字可以描述的有限,唯有用雙眼去欣賞Flamenco的感情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WfEwOLziFc

「危險」的藝術 Performance Art

20061018171821380

藝術學者RoseLee Goldberg在其作品<Performance Art:From Futurism to the Present>中說:「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籲的方式,通過使觀眾震驚,從而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繫。」

行為藝術最初是在60年代開始,根據藝術家Vito Acconci、Hermann Nitsch、Joseph Beuys和Allan Kaprow等人的作品來定義。行為藝術必須包括以下4種原素:時間,地點,行為藝術者的身體和跟觀眾的交流。或者我們可以透過欣賞Marina Abramović的作品來了解多一點。

Marina Abramović是一位南斯拉夫籍的藝術家,她自稱為「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」,因為她完全是將自己貢獻給「身體力行」式的死亡體驗。1973年起,她開始了以身體為媒介的Rhythms系列:Rhythm 10 (1973),Rhythms 5 (1974),Rhythms 2 (1974)和Rhythms 0 (1974)。

Rhythm 10
這場表演在愛丁堡藝術節進行,Marina Abramović擺放了20把不同的短刀,按順序取出並進行俄羅斯遊戲,即飛快地用刀在指縫間剁下而儘量不傷及手指。完成一把後,就換上另一把,重複動作,直至完成20把短刀。之後,她重播之前的錄音,並重新開始動作,但她這次要確保手指受傷的時間和上次完全一致。
b_large_El0S_55730000000d1262

Rhythms 5
Marina Abramović這次在台中設置一個點燃了的木質五芒星,剪下自己的手甲、腳甲及頭髮掉進火中,在自己的腹部刻上一個五芒星,然後跳進五芒星的中間空位並躺下。最後,她很快便因缺氧失去知覺而被救出。這件作品充滿反宗教意味,因為她從小受母親的宗教意識控制,而五芒星在宗教符號中正好代表異教冥神和撒旦崇拜。火、鮮血、女人、自我犧牲,充滿獻祭意味。
b_large_QlMR_7721000150b11263

Rhythms 2
Rhythms 5中的表演失控,令她決定在Rhythms 2中繼續探求無意識狀態。這次,表演分兩部分,第一部分,她吞下一片治療肌肉緊張的藥片;藥力過後就是第二部分,她吞下一片治療躁狂症和抑鬱症的藥。在這個過程中,她神智清醒,但身體卻體驗到由痙攣和一些不由自主的舉動,再轉而思維停滯加上身體無法活動。這是她最早探索身體和精神關係的經驗。
b_large_i46w_081500001ea51262

Rhythms 0
這是最驚險的一次。Marina Abramović準備了72種物件,把自己麻醉後靜坐,讓觀眾掌握所有權力,可以與她進行任何強迫的身體接觸。觀眾的舉隨時候過去愈來愈大膽,有人把她的衣服剪碎、在她身上蝓傷口,什至把手槍放在她口中。表演過後,她眼中充滿淚水,好意識到:他們真的可以對我做任何事。Marina Abramović後來在訪談中說道: 「這次經歷令我發現,,如果你將全部決定權交諸公眾,那麼你離死也就不遠了。」
b_large_Mp9T_702e000061861263
b_large_SkgH_034600005d1c1263

當然,不是所有行為藝術都是如此地挑戰極致的。

沉重的喜劇:黑色幽默 Black Comedy

dranstreetart1

幻想一下,你正乘搭著一架由馬拉的列車,得意洋洋地準備去上任縣長,忽然聽到連連槍聲,馬脫韁亂竄,在你搞清狀況前,整節車廂掉進水中,剛剛在你身邊談笑風生的師爺也淹死了。這是<讓子彈飛>的第一幕,大家叫這種荒誕做「黑色幽默」。
5671734310_9cbb49e0de_o

黑色幽默產生於1960年代動蕩不安的美國,當時美國捲入越南戰爭,戰事失利加上美軍傷亡慘重,引起了反戰情緒。西方民主思想受質疑,傳統道德觀被拋棄,同時,中小資產階級又懼怕出現共產主義革命,在這個無所適從的環境下,產生了對現實採取嘲笑和抨擊態度的黑色幽默。

究竟什麼是黑色幽默?美國評論家Conrad Knickerbocker於1960年發表Humor With a Mortal Sting一文,並舉了一個例子解釋: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上架前,指著絞刑架問劊子手:「你肯定這玩意結實嗎?」。因此,黑色幽默又稱「絞刑架下的幽默」。總括來說,黑色幽默是描述人物身邊世界的荒謬,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達,並將這種不協調的現象放大、扭曲,形成喜劇效果。是一種滑稽搞笑,卻同時沉重無奈的表達方法。

<>是近年一套具代表性的黑色幽默作品,但個人來說覺得有點兒血腥。還有Johnny Depp的Sweeney Todd: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。

讓子彈飛的部分片段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QLl7EM8oQk
Sweeney Todd: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的Trailer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4R72KROZ20